1. <table id="bpcbr"></table>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 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西吉縣政府辦 發表日期:2011-12-31
          打?。?a href="javascript:window.print();">

          ?

          ?

          政府工作報

          ——2011年12月24日在西吉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代理縣長 ?袁秉和

          ?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和建議。

          2011年工作回顧

          2011年,在區、市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支持下,縣人民政府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認真實施“產業興縣、工業富縣、開放活縣、教育強縣、環境立縣”五大戰略,加快經濟結構轉型,加快生態移民步伐,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開拓創新,務實苦干,圓滿完成了縣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0億元,增長14.0%,其中第一產業9.4億元,第二產業7.6億元,第三產業13.0億元,分別增長7.0%、37.7%8.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5億元,增長50.0%;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億元,增長18.0%;實現地方財政收入8300萬元,增長86.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050元,增長17.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13100元,增長1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和地方財政收入增幅位居全區前列、全市首位。

          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實力穩步提升

          (一)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快。

          大力實施百萬畝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工程。以打造西北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為目標,狠抓種薯研發、培育和基地建設,種植馬鈴薯125萬畝,實現總產153萬噸。生產脫毒原原種4200萬粒,建立原種繁育基地5000畝、一級種繁育基地10萬。加大地膜覆蓋、標準化種植、機械化作業、新品種示范推廣力度,標準化栽培90萬畝,機械化作業70萬畝。展示品種青薯9號實現畝產5544公斤,創歷史新高。在將臺開工建設了年產原原種2億粒、交易量20萬噸的西北最大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中心和交易中心。在銀川成功舉辦了西吉馬鈴薯宣傳推介活動,西吉馬鈴薯首次打入新華百貨等大型超市,實現了農超對接。采取開辟綠色通道等十項措施,促進了馬鈴薯銷售。預計農民人均馬鈴薯產業純收入850元。

          大力實施葫蘆河川道區百公里特色蔬菜產業帶工程。積極推廣“華林”模式,將臺明榮、東坡、馬蓮北山、吉強萬崖、黃家川建成兩個拱棚示范園區和西芹、胡蘿卜、西紅柿三個萬畝特色蔬菜示范園區。西芹、胡蘿卜、西紅柿種植面積分別達5.2萬畝、1.68萬畝和0.86萬畝,總產達39.5萬噸、5.88萬噸和0.53萬噸。產品遠銷重慶、武漢等20個大中城市,實現銷售收入5.3億元,農民人均特色產業收入600元。初步構建起一帶多園的現代農業格局。

          大力實施草畜產業擴量增效工程。以示范鄉(鎮)、專業村和規模養殖戶培育發展為重點,“以牛為主、多畜并舉”的草畜產業發展路子,推廣飼草料調制、畜品種改良等技術,狠抓基礎母畜擴繁、圈舍改造、飼草基地建設和疫病防控等重點環節。完成人工種草43.7萬畝,新建暖棚圈舍4.86萬平方米,青貯池1.45萬立方米。建設肉牛冷配改良點48處。發展肉牛養殖專業村10個,示范園區2個,百頭養殖場2個,500只以上肉羊規模養殖場30個。全縣肉牛和羊飼養量分別達18.5萬頭和35萬只。動物防疫密度和標識率均達100%。預計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370元。

          大力實施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工程。推廣全膜覆蓋、集雨溝播、節水補灌等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建立旱作節水農業示范區11個,發展覆膜種植36.5萬畝,旱作節水農業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為糧食穩定增產提供了保障。

          大力實施扶貧開發工程。認真實施“互助資金”和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試點工作,發展互助資金項目村25個,資助生態移民戶和低收入家庭滾動發展。加大整村推進、閩寧協作、部門包扶和定點幫扶力度,在吉強鎮等11個鄉(鎮),新營鄉紅莊等45個整村推進村整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1.12億元,改善了貧困村道路等基礎設施條件,扶持1.2萬戶低收入家庭種植馬鈴薯、西芹、胡蘿卜等6.8萬畝,2.13萬人實現了脫貧。

          (二)工業經濟實現歷史性突破。

          樹立“大園區、大招商、大工業”理念,深入開展“環境建設和招商引資年”活動。搶抓東南沿海產業梯次轉移機遇,使一大批招商項目落戶西吉。計劃投資10億元,已完成投資3.1億元,建成標準化廠房18棟3.6萬平方米的寧夏(西吉)閩寧產業園區,成為西吉建縣69年來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目前,道路、供排水、供暖、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完成。國圣食品等4家企業注冊入園,鴻威電子等3家企業達成投資意向協議,匯豐天塑業已建成投產。全年引進招商引資項目9個,到位資金11.55億元,比上年增長164.3%,是前4年招商到位資金總和的1.1倍,位資金額和增幅均居全市首位。建成華電月亮山風電一期工程,二期工程進展順利;計劃投資18億元的國電寧夏分公司200MW風電項目完成前期工作,新型工業邁出了新步伐。

          推進企業改制和技術改造,投資1225萬元,完成了縣糧油加工廠、運輸公司、恒遠鞋業公司等5家企業的改制工作,全縣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基本完成。投資2585萬元,完成了興祥“三粉”加工、華絨羊剪絨大毯、萬里淀粉加工、單家集牛羊產業精深加工等企業生產線技改項目,產品質量進一步提升,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預計實現工業總產值10.8億元,增長8.0%。

          (三)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全民創業就業行動深入開展。全面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建成將臺華林設施農業創業園。進一步完善小額擔保貸款機制,發放小額擔保貸款2280萬元,新增城鄉就業崗位4036個。實開展春季沿海、夏季鄰省、秋季進疆、區內重點工程和縣內特色產業基地五個萬人轉移就業和縣內勞務移民大行動。狠抓技能培訓、中介組織和經紀人引領轉移、勞務基地建設三個關鍵,新建勞務基地18個,培育發展勞務經紀人20人,專業技能培訓5569人(次)。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2萬人,創收8.5億元。預計農民人均勞務產業純收入1850元。

          旅游服務業日趨活躍。搶抓大六盤旅游帶建設機遇,投資7300萬元,開工建設了火石寨地質博物館、游客中心及景區道路、停車場、廣場、景觀等基礎設施。全面完成單家集紅色革命遺址和將臺堡紅軍長征紀念園改造修繕工程?;鹗皡^“農家樂”初具雛形。參加了寧夏旅游春光萬里行、精品線路采購和寧蒙陜甘毗鄰經貿洽談會等旅游推介活動,提升了西吉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全年接待游客12萬人(次),實現旅游社會總收入2600萬元。

          房地產業加快發展。加快鑫祥世城、志方·葫蘆河畔、南方·時代名苑、吉祥花園、紫云豪庭等房項目開發建設,建成商品房39萬平方米,銷售7908.3萬平方米,交易金額2.5億元。結構新穎合理、區位優越通暢、物業管理規范的高檔房地產開發項目,已成為西吉靚麗的名片。

          商貿流通體系不斷完善。完成吉農蔬菜外銷市場改擴建和通達蔬菜冷鏈體系等項目年度建設任務,縣城農貿蔬菜批發市場、偏城農貿市場、將臺和新營馬鈴薯批發市場、帝豪萬家和購物廣場等城鄉市場和商業網點運營良好。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建農家店14家。落實 “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優惠政策,銷售各類家電產品2萬臺,兌付補貼資金719萬元。預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億元,增長18.0%。

          二、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實施大縣城戰略。修訂了《縣城總體規劃(2011—2030)》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確定了“兩軸、一帶三心、四區”的民族特色縣城框架,規劃區面積增加到45平方公里。投資6.1億元,實施了城市路網、集中供熱、排水集污、城市亮化、園林綠化、住房保障、舊城改造、新區建設八大工程。開工建設了閩寧大道和濱河路、秀山路延伸等縣城道路7條10.72公里,縣城道路通達能力不斷提升。完成閩寧產業園區及體育場西路等道路路燈安裝,縣城路燈裝燈總量達3080盞。加快縣城生態屏障建設,實施葫蘆河縣城段綜合整治三、四期及南北山綠化工程,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實施供熱保障工程,對西區、吉源、東華供熱站進行改擴建,敷設供熱管網13.2公里,新增供熱面積45萬平方米,29個機關單位和3789戶居民小區的住戶實現集中供熱。人大、政協、吉強鎮政府辦公樓、農業產業化服務中心相繼建成投用,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開工建設。大縣城框架初步形成,縣城聚集功能、品位形象進一步提升。

          開展集鎮“和諧杯”爭創活動。實施集鎮改造提升工程,建成了火石寨、王民、什字等鄉(鎮)辦公樓和沙溝、興平等鄉(鎮)集貿市場、沿街商業用房,實施偏城、田坪等集鎮道路、供排水和震湖、馬蓮等集鎮的擴容改造工程,硬化市場2萬平方米,新建商業用房3.4萬平方米,集鎮聚集功能進一步增強,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投資2375萬元,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完成興隆、新營、沙溝、將臺、震湖、吉強6個鄉(鎮)農村集中連片整治和3個生態移民點的環境整治,農村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夯實農村基礎設施。實施什字、偏城土地整理補充耕地項目和葫蘆河沙石礦區環境治理項目,耕地保護工作順利通過國家五部委考核驗收,榮獲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項目,開工建設了新營二府營等8座水庫除險加固、西北部等8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及黃家川等5處自來水入戶工程,建成集水場5400處、集雨水窖1700眼,解決了農村7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實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完成高標準旱作基本農田3.9萬畝。實施郎岔項目區、黃岔坡耕地治理、新克等小流域綜合治理和西坪等高效節水農業灌溉項目,新增節水灌溉面積9.9萬畝。投資9.9億元,推進公路改造提升,開工建設了309國道袁河至郭家溝段、202省道三百戶至沙溝段等6條國省干線71.5公里,新(改)建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732公里,土路、砂礫路1716公里,全縣行政村瀝青(水泥)路通達率達76%。加強封山禁牧和森林資源管護工作,完成退耕補植24萬畝,人工造林3.1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城鄉環境綠化9100畝,道路綠化56公里。實施農村新能源項目建設,建成沼氣池680座,節柴灶1700臺,節柴炕2200座,投放太陽灶1.5萬臺,太陽能熱水器800臺。實施城鄉電力通訊保障工程,改造城鄉電網2116.5公里,新建通訊基站62個,城鄉電力通訊應急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三、民生工程扎實推進,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大力實施民生計劃,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民生工作的決定》,實施了10項民生計劃為民辦20件實事,把全縣70%的新增財力用于改善民生,切實解決了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生態移民工程扎實推進。緊抓自治區實施生態移民機遇,按照“三集中、三走出”的思路,狠抓移民住房、基礎設施、產業培育,全力打好生態移民攻堅戰。338戶398名務工人員作為全區首批勞務移民在惠農區16家企業實現穩定就業。投資7204萬元,建成了興隆鎮秀嶼新村等6個縣內生態移民安置區,安置移民884戶4452人。建成了馬建臺子等4處地質災害搬遷點,搬遷險點移民61戶272人。向平羅搬遷沙溝桃保、白崖西溝等縣外生態移民614戶2564人??h城勞務移民安置區一期工程540套周轉房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生態移民成效顯著。

          教育強縣戰略穩步推進。深入開展“教育帶動工程”,投資1.78億元,實施了職中、將臺、田坪中學擴建和五中、馬建中學、單民小學等126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新增校舍面積7萬平方米;爭取投資1368萬元,為中小學校配備電腦4193臺,教育教學條件明顯改善。全力推進“振興初中、強化村小”行動計劃,認真開展城鄉學?!袄壥健卑l展、“教師專業能力提升年”、“校園文化建設年”等活動,規范學校管理,教育質量穩步提高,3538名學生走出大山,邁進大學校園。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認真做好東西部聯合辦學,中職招生4298名。大力實施教育惠民計劃,投入200萬元,提高農村教師生活待遇,穩定教師隊伍。投入400萬元,實現了學生營養早餐工程全覆蓋。在偏城上馬、吉強短岔、馬蓮中心小學實施了農村小學生免費午餐試點工作,學生營養健康水平不斷提高。順利實現“教育強縣”創建目標。

          計劃生育工作全力推進。以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為目標,狠抓“少生快富”工程、星級鄉(鎮)創建、全員信息化建設等重點工作。落實長效節育措施8889例,“少生快富”873例,兌現獎勵資金789萬元。建成吉強等4個鄉(鎮)標準化計生服務中心,實現了鄉(鎮)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覆蓋。創建四星級鄉(鎮)2個、明星村24個。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68‰內,政策符合率達到82.7%。全面完成了區、市下達的指標任務。

          文化建設繁榮發展。實開展文化下鄉、廣場文化、校園文化、節慶文化等活動,成功舉辦了全縣“財稅杯”、“誠信杯”體育運動會,馬希爾“情系家鄉”演唱會和慶祝建黨90周年紅歌會,掀起了全民健身熱潮,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榮獲全國首個“文學之鄉”殊榮。大力推進文化工程建設,建成了縣文化藝術中心,完成了博物館遷建,鄉(鎮)綜合文化站、農村文化室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實現了村級農家書屋全覆蓋。完成廣播電視“戶戶通”1.6萬戶。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文物古跡、名人故(舊)居和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編纂出版了《西吉史話》和非遺系列叢書,完成非遺名錄31項,命名非遺傳承人18名,設立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標志23處。

          醫療衛生事業不斷加強。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縣、鄉、村和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投資8792萬元建成縣醫院并實現順利搬遷;投資1150萬元的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所、衛生培訓中心和沙溝鄉衛生院改擴建項目完成主體工程建設,群眾就醫條件進一步改善。深入開展公立醫院改革和健康寧夏全民行動、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試點工作,全面推行定點醫療機構分級管理,嚴格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三統一”制度,扎實推進醫療衛生服務均等化,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推進統籌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參保率分別達80%和97.9%。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養老金發放率達到100%。2693名歷史遺留人員養老保險問題得到全面解決。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支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費用5600萬元,受益群眾53.7萬人(次)。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和大病醫療救助制度,提高農村特困戶、城鎮低保戶補助標準,發放低保、孤兒、高齡和五保老人津貼1.09億,支付大病醫療救助資金2206萬元。落實撫恤優待政策,發放各類優撫金260萬元。連續四次榮獲全區“雙擁模范縣”。投資3.98億元,新建廉租房、公共租賃房、經濟適用房等保障性住房3665套,改造農村危房3150戶,發放廉租住房補貼1388萬元,城鄉困難群眾住房條件得到改善。

          積極開展人民武裝、防震減災、農業調查、金融助農、氣象服務、科技、統計等工作,婦女兒童、殘聯、外事僑務工作有了新進展。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創新社會管理方式

          堅持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加強效能建設,嚴格責任追究,實行重點工作分工責任制,把重要工作、重點項目分解立項,明確工作標準和完成時限,強化督查和責任考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啟動實施“六五”普法工作,政府法制、法律援助和服務保障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民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明顯增強。堅持信訪聯席會議制度,扎實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領導干部接待群眾來信來訪活動,集中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切實維護了廣大群眾的合法權益,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了社會不穩定因素。全年受理群眾來信來訪328件,辦結率95.1%。健全社會預警體系和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全年破獲刑事案件208起,查處治安案件368起。

          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一步加強宗教事務規范化管理,扎實推進和諧寺觀、教堂和“五好”宗教場所創建活動,加強跨地區宗教活動管理,嚴厲打擊非法宗教勢力滲透破壞活動。組織500名宗教教職人員赴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培訓,宗教教職人員素質和管理能力不斷提高。

          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交通安全、食品藥品、建筑市場、產品質量、消防隱患等專項整治行動,預防和減少了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積極推進政務公開,認真開展縣域綜合信息服務試點,建立健全民生服務網絡體系。改擴建19個鄉(鎮)民生服務中心,簡化了辦事流程,方便了群眾辦事,政務環境不斷優化,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全年受理各類事項19808件,辦結16262件。

          深入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和政風行風評議工作,完善政府采購、工程建設招投標等制度,規范國有土地招拍掛制度,強化行政監察、效能監察和執法監察,糾正了群眾反映強烈的不正之風。完善應急管理機制,加強天氣、道路交通等災害預警預報平臺建設,開展了地震、消防、地質災害、人間鼠疫和重大動物疫情防控應急演練活動,應對和處置公共突發事件能力進一步增強。

          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廣泛聽取群團組織、老干部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建議案、提案140件,辦復率100%。

          深入開展思想大解放、樹立新形象”暨發展環境整治年活動,扎實推進思想大解放、作風大整頓、執法大整治、城鄉大美化四大戰役”,干部作風明顯改進,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強大合力。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全縣經濟建設成效顯著,社會事業長足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團結,人民安居樂業,這是我們全面貫徹區、市黨委、政府各項決策部署的結果,是縣委正確領導和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也是全縣人民苦干實干、努力創新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干部群眾,向關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中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為:水資源匱乏,嚴重制約著全縣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城鄉居民飲水安全問題突出;經濟結構不盡合理,農業比重偏大,工業比重偏小,服務業發展層次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任務艱巨;農民增收難,扶貧開發任務仍然艱巨;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公共服務管理水平不高,優質教育、醫療條件和城鎮服務設施與群眾的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地方財政困難,投融資渠道不寬,對縣域經濟拉動不強;計劃生育形勢依然嚴峻,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任務仍然艱巨;部分公務人員的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和工作作風與跨越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效能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投資和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等等。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認真研究并加以解決。

          關于2012年工作

          2012是建縣70周年,也是深入實施“十二五”規劃、加快富民強縣進程的關鍵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和自治區第十一次黨代會、固原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大力發展山城經濟,加快結構調整,加快生態移民步伐,加快富民強縣進程,更加注重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控制人口和提高素質,更加注重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實施產業興縣、工業富縣、開放活縣、教育強縣、環境立縣五大戰略,加快“兩帶”“一園”建設,大力實施“十大重點工程”,深入開展發展環境提升年活動,著力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基地、經濟轉型引領基地、現代物流集散基地、原生態旅游基地、投資創業魅力基地,奮力開創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預期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圍繞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著力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加快百萬畝馬鈴薯產業帶建設。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優化品質、增加效益”的要求,充分發揮中國馳名商標“西吉馬鈴薯”品牌優勢,建設百萬畝馬鈴薯產業帶。加快種薯繁育體系建設,推廣優良品種和新技術應用,建設脫毒原種繁育基地6000畝,一級種繁育基地10萬畝,生產脫毒原原種1.5億粒。建設抗旱標準化栽培基地90萬畝,機械化作業70萬畝。馬鈴薯總產達到160萬噸。農民人均馬鈴薯產業純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

          加快葫蘆河川道區百公里特色蔬菜產業帶建設。發揮綠色無公害冷涼蔬菜生產優勢,整合項目資金,強化科技支撐,加大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推廣節水灌溉和標準化種植,建成吉強楊坊等3個萬畝西芹節水示范園區、火石寨小川等2個千畝胡蘿卜標準化生產示范園區和將臺東坡西紅柿、西蘭花示范園區,種植西芹6萬畝,胡蘿卜2.3萬畝,西紅柿、西蘭花2.7萬畝,打造葫蘆河川道區百公里特色蔬菜產業帶。加強質量檢測,加快冷鏈儲運、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培育發展中介組織,新建西芹分揀場40處。積極申報“西吉芹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農民人均特色蔬菜產業純收入達到1000元。

          加快草畜產業擴量工程建設。堅持以牛為主、多畜并舉的發展思路,突出抓好母畜補欄、良種擴繁、多元化飼草基地建設、標準化舍飼養殖等關鍵環節,狠抓示范鄉(鎮)、專業村建設和規模養殖戶、養殖場培育。新建暖棚圈舍1000座、青貯氨化池1000座、冷配改良點10處。建設5個規模肉牛養殖園區、10個肉牛養殖示范村,肉牛飼養量達到20萬頭。發展30個規模肉羊育肥場。實施百萬只蛋雞養殖工程,新建3個萬只、7個5000只蛋雞養殖場。力爭實現牧業生產總值3.8億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到400元以上。

          加快百萬畝旱作節水農業增效工程建設。全面推廣全膜覆蓋、集雨溝播、節水補灌等技術,建設田坪黃岔、什字玉豐等12個萬畝覆膜示范區。發展旱作節水農業40萬畝,種植地膜玉米20萬畝,地膜馬鈴薯15萬畝。合理作物布局,提高種植效益。

          二、圍繞產業園區建設,著力推動工業經濟發展

          全力推進閩寧產業園區建設。建立健全園區管理機構,堅持“開放式運行、封閉式管理、自主式開發”的運作機制,創新完善投融資機制、招商方式、服務手段和考評內容,對進園企業實行全程代辦制,提高園區競爭力和吸引力。突出“基礎配套、優惠政策、科技支撐、服務管理、宣傳推介、招商引資”六項重點工作,加快推進園區水、電、路、暖、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服務功能,按照一期投產,二期開工的目標任務,建成標準化廠房6.4萬平方米,完成投資3億元。啟動建設閩寧產業園區綜合科技樓。落實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確保國圣食品、超粵電子、超威電子、順天科技、華晟塑業6家企業投產,新增就業崗位2000個,實現產值3億元。創新宣傳推介方式,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確保新增入園企業9家,引進資金5億元以上。

          全力抓好工業經濟發展。搶抓自治區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機遇,大力實施“工業富縣”戰略,做大工業經濟總量。突出抓好“創業扶持、資金支持、技術創新、市場開拓、服務體系、權益保護”六個關鍵環節,立足提升傳統產業,繼續扶持興祥“三粉”加工、華絨羊剪絨大毯、旺泉食品1萬噸果蔬汁飲料加工等骨干企業技術改造,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立足農產品資源優勢,遷建寧夏佳立公司,扶持國圣食品等企業發展馬鈴薯、特色蔬菜等精深加工業,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立足勞動力資源優勢,扶持超粵電子等企業發展電子產品、塑料制品、服裝鞋帽為主的輕工業。立足風能、太陽能資源優勢,發展新型能源產業,完成華電月亮山風電二期工程,爭取開工建設月亮山風電三期和國電200MW風電項目。力爭實現工業增加值3.6億元。

          三、圍繞優化發展環境,著力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加快大縣城建設。堅持“南北相連、東擴西提”的發展思路,完成縣城中軸線、夏寨水庫休閑景觀改造等重點地段、街區修建性詳規和縣城集中供熱、供排水、天然氣利用等專項規劃。大力實施基礎設施、公用設施、綠化亮化、舊城改造、保障安居、新區建設“六大工程”。完成閩寧大道、濱河路三、四期、秀山路東延伸3條14.84公里道路續建,新建五中路、海西路、水泉東路等縣城道路7條8.7公里,硬化居民巷道2.11公里。改造縣城街道給排水管網,敷設供、排水管道17.94公里和19.9公里,建設公廁10座,蔬菜直銷店10個,實施縣城再生水利用工程。新建換熱站15座,敷設供熱管網13公里。啟動建設天然氣利用工程和政務大廳、體育館、民俗展覽館等公用設施,爭取建設建材城及東區物流中心。新建縣城人民、文化等4處廣場,對縣城主要街區建筑物實施穿衣戴帽和美化亮化,加快南北山及穆桂英山生態屏障建設,提升濱河公園、永清湖公園綠化水平,完成濱河路等縣城街道綠化亮化,爭取建設夏寨水庫景觀公園。建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新建法院審判法庭和檢察院業務技術用房,推進民政、扶貧、交通等部門(單位)辦公資源整合,爭取遷建縣中隊、消防隊、拘留所、看守所。加快濱河路北側、鑫祥世城、縣城中軸線兩側、原縣醫院、原糧油加工廠等地段開發改造,建成建設大廈、鑫祥商業街。

          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做好“引水、蓄水、節水、管水”四篇文章。開工建設西灘五岔農村飲水安全和新營陳陽川等14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西灘廟灣等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淺岔河壩系工程、易災地區流域治理項目,下坪、玉橋等庫井灌區高效節水改造工程,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萬畝。爭取開工建設寧夏中南部農村飲水安全西吉供水工程。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科學規劃水資源配置,強化用水調度管理,提高縣城供水能力。實施公路改造升級工程,爭取開工建設202省道西吉至靜寧一級公路60公里,完成309國道袁河至郭家溝段等國、省干線公路3條65公里,爭取固原至西吉一級公路立項。新(改)建海西公路新營至袁河段、什字至南臺等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42條600公里、砂礫路665公里,全面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的目標。

          優化城鄉發展環境。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實施“城鎮綠化亮化、市容市貌美化、環境衛生凈化、交通秩序整治”四大工程,嚴厲打擊亂搭濫建行為,完成平峰、什字等4個鄉(鎮)農村環境集中連片整治工程,徹底整治城鄉臟、亂、差現象。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結合202省道改建,完成興隆、將臺等重點集鎮總體規劃修編和公路沿線村莊改造規劃。以興隆鎮為重點,加快平峰、將臺、沙溝、偏城等集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集中建設一批專業市場,開發建設特色商業街,不斷增強集鎮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功能。認真實施生態建設工程,鞏固提升綠色通道建設成果,著力抓好退耕林地補植補造工作。完成荒山造林3萬畝,封山育林2萬畝。

          四、圍繞提升服務業質量,著力推動第三產業發展壯大

          大力實施創業帶動就業工程。創新勞動力轉移機制,狠抓技能培訓、中介組織和經紀人引領轉移、勞務基地建設三大重點,扎實開展“春季沿海、夏季鄰省、秋季進疆”集中有組織輸出大行動,著力打造西吉勞務品牌。大力實施勞務移民,圍繞沿黃經濟帶等重點工程和閩寧產業園區建設,建立移民輸出輸入地對接機制,認真做好縣內就近轉移就業。年內開展技能培訓3000人(次),技能鑒定2400人,培育經紀人20人,發展勞務基地19個,轉移農村勞動力10萬人以上,創收8.5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勞務產業純收入達到1940元。深入開展全民創業行動,大力培育發展中小企業,落實小額擔保貸款2000萬元以上,提升創業園(城、街、區)建設水平。培養小老板70個、小企業70個,創造新就業崗位700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900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

          大力實施旅游產業提質工程。立足“原始生態、丹霞震湖、民族風情、紅色圣地、民俗文化”特色優勢,推動旅游業提速發展。突出原生態特色,加大地質遺跡保護,完成火石寨景區道路、南北大門、旅游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建設火石寨五星級度假村,爭創火石寨4A級景區和丹霞地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突出民族特色,挖掘民俗文化,開發特色產品、民族工藝品,打造回族風情旅游專線。完成震湖旅游區修建性《詳規》,積極申報震湖3A級景區。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打造紅色經典旅游路線。舉辦六盤山山花節暨火石寨丁香花旅游(攀巖)節、震湖旅游休閑垂釣節,打響西吉旅游品牌。實現新增游客10萬(次),旅游收入翻一番的目標。

          大力實施服務業提升工程。認真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網工程”和“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工程,落實補貼政策。大力發展物流業,開工建設華林農產品物流中心,爭取建設寧夏金豆物流園。加快市場體系建設,開工建設興隆單家集牛羊交易市場,新建和改造提升一批鄉(鎮)專業市場。大力發展金融保險、中介服務、技術服務、社區服務、廣告創意等新型服務業。全面提升物流倉儲、信息咨詢等服務業發展水平,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實力的大型超市、專賣店、購物中心、綜合商廈等現代商貿零售業,推動消費升級。

          五、圍繞民生改善,著力提高社會事業發展水平

          推進生態移民工程建設。圍繞“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堅持“三集中、三走出”戰略,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突出縣內與縣外、生態與勞務兩個結合,實施“基礎設施、技能培訓、產業扶持、搬遷安置、生態恢復”五大工程,建成新營、蘇堡、什字、硝河、萬崖、韓垴、白虎7個生態移民安置區(點),安置移民556戶2679人??h城勞務移民安置區實現一期入住、二期建成,安置勞務移民540戶2798人。加強與平羅、惠農、賀蘭等縣(區)的對接,強化服務管理,搬遷縣外移民2475戶11087人。

          推進扶貧開發進程。搶抓國家扶持六盤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政策機遇,編制完成我縣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以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和雙到扶貧攻堅工程為重點,加快整村推進進程,加大定點幫扶、閩寧協作、社會幫扶工作,爭取項目資金8500萬元以上,整合各類項目資金2億元以上,發展扶貧示范鄉(鎮)1個,扶貧示范村6個,扶持低收入農戶2萬戶。爭取實施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區試點項目和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不斷提高貧困村發展后勁和“造血”功能。

          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突出抓好學校布局調整、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和民族教育。完成五中新建、職中擴建,認真實施五小、馬蓮小學、田坪中學等147所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開工建設偏城、震湖中心幼兒園,爭取建設縣城和興隆、新營等5所幼兒園,不斷改善教育教學條件。新建玉橋中學等6所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147套。全面實施學生營養早餐和農村小學生免費午餐工程。認真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鞏固和提升教育強縣成果,實現普及高中教育目標,著力打造“西吉教育”品牌。

          推進計劃生育工作。突出政策符合率和及時率兩個關鍵,控制人口增長和提高人口素質為目標,強化優質服務,狠抓長效節育措施落實。健全利益導向機制,全面落實計劃生育扶持獎勵政策,加快“少生快富”工程實施進程。加強全員人口信息化和流動人口管理,嚴肅查處違法生育行為。嚴格考核獎懲制度,堅決實行“一票否決”、“責任追究”、“末位淘汰”和“三級承包”責任制。新建縣計劃生育服務站,創建四星級以上鄉(鎮)3個。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17.1‰12.1‰以內,政策符合率、及時率分別達到83.5%和92%以上。

          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推進縣文工團改制,組建西吉縣演藝公司,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和廣場文化、文化下鄉活動,不斷豐富城鄉群眾文化生活。大力實施文化精品工程,不斷豐富“文學之鄉”內涵,創排花兒歌舞劇《大移民》等優秀文藝作品。加強基層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新建社區文化中心。認真實施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目標。發展體育事業,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推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健全完善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鎮社區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認真做好健康寧夏全民行動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試點工作。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改善群眾就醫環境。建成縣婦幼保健院、衛生監督所、衛生培訓中心和沙溝鄉衛生院,爭取新建田坪、火石寨衛生院門診綜合樓和馬建、偏城衛生院住院部。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不斷提高疫情監測、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

          推進科技應用。圍繞葫蘆河川道區百公里特色蔬菜產業帶示范工程和百萬畝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強化農業科技信息網絡建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引進和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提高科技對農業的貢獻率。發揮農村信息服務站服務功能,認真實施科技入戶工程,加強科技培訓、科普宣傳,著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質。完善政策激勵機制和管理制度,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和科技專家“下鄉入園進企”行動,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各項社會保障政策,健全完善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大“五險”統一征繳力度。擴大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覆蓋面,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險參保率,統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80%和95%以上。探索建立醫保結算新機制,實施城鄉居民社會保障“一卡通”工程,爭取發放社會保障卡36萬張。加強“兩定”機構準入和服務協議管理,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和統籌層次。全面落實廉租房補貼政策,新建保障性住房2500套,改造農村危房3000戶;擴大城鄉低保覆蓋面,妥善解決城鄉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問題。實現醫療保障與救助系統對接,推行一站式服務。爭取改(擴)建縣城等中心敬老院和6個農村社區服務站。切實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工作,不斷提高防災自救能力。鼓勵支持企業、個人參與慈善事業發展,規范殯葬管理。

          切實抓好人民武裝、縣志、統計、氣象、地震、檔案、老齡、婦女兒童、外事僑務等工作。

          六、圍繞創新社會管理,著力構建和諧社會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平安西吉”創建工作,健全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加強社會管理綜合治理,不斷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扎實開展“六五”普法,提高公民法律意識。深化政務、村務公開內容和形式,廣泛開展政風行風評議活動,主動接受監督,不斷擴大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著力解決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低、制度完善、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努力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建立健全以社會管理綜合服務中心為平臺、鄉(鎮)民生服務中心為依托、村級活動陣地為支撐的社會管理網絡體系。堅持“兩排查一分析”制度,健全完善“三調聯動”機制,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和“大接”活動,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不穩定風險,切實解決好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

          加強民族宗教工作。依法加強民族宗教事務規范化管理,以民族團結進步“六進”活動為載體,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爭創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縣。創建一批和諧寺觀教堂。加強縣內大型宗教活動及跨地區宗教活動管理,依法妥善處置涉及宗教因素的各種矛盾和問題,堅決維護現有宗教格局。推進宗教領域社會管理創新,加強對宗教教職人員的培訓與管理,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嚴格實行安全生產“一把手”負責制和“一崗雙責”制度,健全完善應急工作機制,提高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鞏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專項整治成果,深入開展道路交通、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消防等領域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活動,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加強公路養護,消除通行隱患,確保道路暢通。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加快地質災害險點移民搬遷步伐。加強食品、藥品、餐飲衛生監管,保障人民群眾健康。

          加強社會環境建設。大力實施“環境立縣”戰略,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深入開展“誠信西吉”建設,營造誠實守信、尊重規則的人文環境。加強生態和環境建設,營造和諧文明、自然宜居的生態環境。開展“法治文化建設年”活動,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強化執法監督,營造公平正義、執法為民的法治環境。大力發展民生金融,提升服務質量,營造靈活便捷、服務發展的金融環境。轉變政府職能,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提高政府效能,營造勤廉高效、服務優良的政務環境。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強化市場監管,營造規范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建立健全外來投資企業跟蹤服務機制,營造優質高效、利于發展的企業環境。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形勢,新任務,對政府執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強烈的憂患意識、機遇意識、責任意識和爭先意識,以提高執行力為主題,切實加強學習,轉變職能,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努力建設學習型、法治型、效能型、服務型、清廉型政府。

          強化理論學習,建設學習型政府。學習是提高政府執行力的永恒動力。要進一步加強公務員和各級干部的教育培訓力度,建立學習長效機制,完善理論學習制度,創新學習載體,營造崇尚學習的濃厚氛圍。善于向書本學習、躬身向實踐學習、虛心向群眾學習,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知識儲備,提高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增強工作的預見性、主動性、創造性和科學性,建設學習型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型政府。依法行政是提高政府執行力的永恒主題。牢固樹立“視責如山、守責如城、履責如冰”的意識,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做到履責必實、失責必究、問責必嚴。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讓人民群眾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贏得人民群眾的充分理解、廣泛支持和積極參與。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及政協委員建議案、提案。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制度,強化行政服務中心服務功能,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及時解決群眾的困難,讓行政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建設法治型政府。

          狠抓工作落實,建設效能型政府。求真務實是提高政府執行力的永恒要求。牢固樹立“不為失敗找理由、只為成功想辦法”的理念,敢想敢干,敢創敢拼,敢抓敢管,碰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挑戰不畏懼,受到挫折不氣餒,敢于碰硬不怕難,開拓進取不自滿,埋頭苦干不折騰。倡導立說立行的務實作風,以爭分奪秒的速度、求真務實的態度、只增不減的熱情,說了就辦、辦就辦好,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建立健全工作責任制、定期反饋制、督查通報制,確保事有專管之人、人有明確之責、責有限定之期,做到人人高效率,事事快節奏,件件求實效,建設效能型政府。

          轉變工作作風,建設服務型政府。群眾滿意是提高政府執行力的永恒追求。牢固樹立“全體部門都是服務部門、全體崗位都是服務崗位、全體公務人員都是服務員”意識,深入開展“迎大慶、比貢獻、樹形象”活動,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拼搏爭先的責任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多思發展之策,多行務實之舉,多辦惠民之事,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意愿,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成果惠及群眾,真正做到人民群眾滿意,建設服務型政府。

          加強廉政建設,建設清廉型政府。廉潔從政是提高政府執行力的永恒準則。加強源頭治理,嚴格執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扎實開展“項目管理年”活動,實施工程建設領域專項治理,加強工程建設招投標、經營性土地招拍掛、政府采購等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專項資金的監督和審計。嚴格財政預算管理,合理控制政府性投資,從嚴控制行政性開支,集中財力保民生、抓重點、辦大事。大力倡導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良好風氣,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建設清廉型政府。

          各位代表,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深感欣慰,倍受鼓舞;面對新的征程,我們更感任重道遠,責任重大。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在區、市黨委、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全面貫徹落實市第三次黨代會和縣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苦干實干,創新進取,激情干事,為實現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奮斗,以優異的成績和嶄新的面貌向建縣70周年獻禮!

          ?

          ?

          ???

          ?

          1.“寧夏華林”模式:土地承包政策、土地用途和農民承包經營權不變,成立土地信用合作社,由合作社與公司簽訂土地租賃合同,建立規?;a基地,實行產、加、銷為一體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即“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

          2.農超對接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實現商家、農民、消費者共贏。

          3.法律七進: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進宗教場所。

          4.兩排查一分析:矛盾糾紛排查、治安亂點排查和社會治安形勢分析。

          5.三調聯動: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和司法調解銜接聯動。

          6.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六進”活動:進機關、進學校、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宗教活動場所。

          7.社會保障一卡通:養老、醫療、失業、生育等社會保險信息“通”用一張卡,方便參保者隨時隨地查詢自己的權益記錄,方便、快捷地享受社會保障服務。

          8.兩定機構:人社部門認定的醫療保險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

          9.五險: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

          10.互助資金:采取“村內互助、有借有還、周轉使用、滾動發展”的辦法,將中央財政補貼給每個貧困村的20或30萬元互助資金、村民入股資金及社會各界捐贈的資金,由村上成立互助社進行管理,扶持具有生產經營能力且在本村入股的貧困戶從事周期短、見效快、經濟效益好的扶貧項目。

          11.兩項制度銜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

          12.雙到扶貧攻堅工程:“扶貧到戶、責任到人”。扶持“兩項”制度有效銜接識別出的貧困戶,使扶貧開發項目、資金、措施更精確的瞄準扶貧對象。

          13.藥品“三統一”:醫療機構藥品(含醫藥耗材)招標采購實行統一招標、統一價格、統一配送。

          14.縣城中軸線:位于縣城文化廣場西側,由廣場西路向南延伸經葫蘆河二橋至擬規劃建設的309國道,向北延伸至北山亭子,貫穿縣城南北,全長2.1公里,是城市的建筑景觀和發展主軸線之一。

          15.新網工程: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工程,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現代經營服務網絡、農副產品市場購銷網終、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

          16.三集中、三走出:向縣城集中安置一批、向集鎮集中安置一批、向產業園區集中安置一批;通過生態移民走出一批、通過勞務移民走出一批、通過教育移民走出一批。

          ?17.“兩帶”、“一園”、“十大重點工程”:兩帶:百萬畝馬鈴薯產業帶、葫蘆河川道區百公里特色蔬菜產業帶;一園:閩寧產業園;十大重點工程:生態移民工程、扶貧開發工程、大縣城建設工程、基礎建設工程、環境整治工程、服務業提升工程、文化繁榮工程、實施民生工程、社會管理創新工程、創先爭優工程。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網站地圖

          主辦:西吉縣人民政府????承辦:西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電話:(0954)3016271 電子信箱:xjxzwgkb@163.com

          寧ICP備09000126號-1????網站標識碼:6404220001????寧公網安備64042202000004號

          日韩免费无码视频_仔细看精品免费无码视频_国产真人无码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V欧美精品∨日韩蜜臀_一区二区精品视频在线精品_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