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1月8日在西吉縣第十七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西吉縣政府代縣長??楊生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和諸多發展困難,縣人民政府在區市黨委、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在縣人大、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總基調,以脫貧攻堅為統領,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負重拼搏、攻堅克難,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三大戰略”,集中攻堅“六場硬仗”,實現了全縣經濟穩中有進,各項事業逆勢前行,人民生活持續改善。預計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4億元,增長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4億元,下降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1億元,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9億元,與上年持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00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50元,增長10%。
一年來,主要抓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凝心聚力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邁出堅實步伐
對標貧困人口“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緊盯農村全面小康底線要求,科學謀劃、精準施策,整合各級財政涉農資金13.25億元,實施了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發展、公共服務建設和教育健康保障等方面24個項目,實現37個貧困村脫貧出列,2.25萬貧困人口脫貧退出,綜合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88%。
產業支撐更加有力。保持定力抓“有土”扶貧產業,安排資金5.2億元,圍繞馬鈴薯、草畜、蔬菜、雜糧(油料)等特色種養業,為貧困群眾量身定制15類53項全產業鏈補貼政策,建檔立卡戶戶均發展特色種植21.2畝、特色養殖30個羊單位;健全扶貧產業與貧困人口利益聯結機制,鞏固提升產業扶貧示范村43個、培育新型經營主體70個,輻射帶動0.94萬人;注入小額信貸補償金1.6億元,新增金融扶貧貸款9.54億元,建檔立卡戶戶均達4.9萬元,覆蓋率達92.91%。提升技能抓“離土”就業,開展精準脫貧能力培訓1.55萬人,轉移就業11.57萬人,創收25.58億元;建成運營扶貧車間26個,帶動就業1196人。經營性收入占全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8%以上。
基礎保障有效提升。緊盯制約群眾生產生活的“水、路、居”瓶頸難題,建成貧困村道路600公里,238個貧困村村組道路基本硬化;新增自來水入戶0.97萬戶4.7萬人,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2%;完成危房改造3112戶,農村群眾安全住房保障率達94.24%;實現295個行政村文化服務中心、動力電、4G信號等公共服務全覆蓋。堅持因地制宜,建成縣內就近安置點2個,回購縣城住房1668套,安置移民7753人,“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圓滿完成。
社會幫扶成效顯著。不斷深化與涵江區、商飛公司和區屬骨干企業幫扶協作,建成閩寧示范村10個,聯系深度貧困村39個,落實項目資金1.03億元。深入開展“幫扶干部進村入戶辦實事解難題”專項行動,辦理實事1.4萬余件,協調解決矛盾糾紛5000余件。開展扶志扶智行動,在58個深度貧困村開展脫貧致富先進事跡巡回宣講,新培育致富帶頭人188名,選樹表彰“脫貧光榮戶”“移風易俗模范戶”等1500余人,不斷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
問題整改扎實有效。圍繞扶貧對象精準,全面開展建檔立卡動態調整,完成縣鄉村三級“兩評議、兩公示、一公告”系統錄入和相關數據核查糾錯工作,新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371戶1572人,納入因病、因殘返貧33戶113人,退出1664戶9153人,修改完善錯誤信息3.84萬條。主動認領2017年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綜合考評、中央第八巡視組、自治區黨委第四巡視組反饋脫貧攻堅領域存在的33類78項突出問題,制定整改措施147條,完成73項,需持續整改落實的43項取得階段性成效。結合“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干部素質提升年”等活動,受理扶貧領域問題線索1689件,立案辦結1409件,問責處理149人。干部作風持續向好,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二、堅持優化產業結構,轉型發展取得初步成效
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創新驅動、因業施策,調結構、轉方式、優質量,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特色農業擴量提效。立足“一特三高”,調優種植結構,糧食總產達35.72萬噸。馬鈴薯種植面積調減至81萬畝,建設原種繁育基地1萬畝、一級種繁育基地10萬畝,推廣一級種薯25萬畝,實現產值12.46億元;建設標準化蔬菜示范園16個,日光溫室303座,種植各類蔬菜15萬畝,實現產值14億元;建設小雜糧(油料)示范基地26個、中藥材和萬壽菊示范基地17個,種植小雜糧(油料)102萬畝、中藥材和萬壽菊3.3萬畝;建成“四個一”試驗示范園(點)18個、8636畝。積極推進“全國優質青貯玉米行動計劃”,種植青貯玉米30萬畝,新建青貯池4534座,調制各類飼草95萬噸;培育標準化養殖示范村31個、規模養殖場36個,基礎母牛、母羊存欄13.6萬頭、30萬只,分別增長4.6%、7.8%,實現牧業總產值14.25億元。
工業企業加快轉型。聚焦農產品精深加工,優先發展環保清潔產業,扶持培育規上企業,加快工業企業轉型升級。全面完成19家萬噸以下馬鈴薯淀粉產能淘汰,關停部分小型淀粉、機磚、砂場。發揮工業園區集聚效應,吸引詠輝電子、天之涯服飾等輕工企業落戶園區,伊爾德2萬噸亞麻籽油生產線、澤艾堂艾草加工及研發項目投產運營;融信風電、華電月亮山風電等規上企業運營平穩,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保持增速12%以上。組織赴外考察招商17次,參加節會招商10次,引進山東水發、北京秋實、港生中藥材等農產品加工企業3家,簽訂招商引資項目18個,到位資金21.6億元。
商貿旅游提速發展。堅持外引與內培并舉,積極爭取銀河影院、華聯超市等商戶入駐西吉;建成縣級電商中心1個,培育電子商務企業7家,實現農特產品線上銷售2300萬元;新登記私營企業350家、個體工商戶3533戶,同比增長9.0%、3.0%。金融業保持健康平穩發展勢頭,全縣存款余額108.59億元,增長1.12%;貸款余額58.34億元,增長20.58%;存貸比為53.72%,提高8.98%。加入陜甘寧毗鄰地區旅游合作聯盟、長征沿線紅色旅游城市聯盟,不斷完善旅游環線配套服務設施,龍王壩入選國家3A級景區,我縣入圍“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全年接待游客109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性營業收入4109萬元。
三、強力推進環境治理,環保突出問題有效解決
全面落實污染防治“三個十條”,堅決整改中央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城市更加秀美靚麗,農村更加整潔優美。
環保問題全面整改。逐項細化整改措施,全面壓實整改責任,堅決淘汰萬噸以下馬鈴薯淀粉生產企業,完成縣城第一污水處理廠改造提升、第二污水處理廠建設和縣城11臺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脫硫脫硝除塵及在線監測改造任務;新建將臺、興隆等鄉鎮污水處理廠(站)5座、人工濕地4處,中央第八環保督察組反饋4項問題全部銷號。查實辦結中央第二環保督察組反饋信訪投訴件20件,停產整治企業5家,問責處理12人,行政處罰5起50萬元。扎實推進“綠盾”專項行動,完成火石寨、黨家岔保護區人類活動點位整治329處,搬遷農戶70戶238人,拆除工礦企業21處,恢復生態40.26萬平方米。
污染防治成效顯著。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落實“六個百分之百”要求,堅持“四塵”同治,淘汰黃標車、老舊車662輛,年度空氣優良天數達95.7%。打好碧水保衛戰,壓實河(湖)長責任制,依法拆除違建企業78家,封堵排污口20處,整治河道50公里;投入2.24億元落實控源截污、河湖共治、生態修復綜合措施,葫蘆河水質穩定在Ⅳ類以上。打好凈土保衛戰,拆除禁養區內農產品加工企業2家,農用殘膜回收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95%、85%以上,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城鄉環境持續改善。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大綠化大整治”專項行動,研究出臺《市容環境管理暫行辦法》《鄉村環境衛生管理暫行辦法》和《控制和查處違法建筑暫行辦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招聘農村環衛工人600名,新增機械作業設備266臺;簽訂“門前六包”責任書3200份,拆除違法建筑164戶1.33萬平方米、舊莊園1925座,綠化、亮化縣城道路45.6公里,清理“三亂”2萬處、垃圾26.28萬噸,城鄉面貌展現美麗新姿。
生態修復穩步推進。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山林水田湖草”系統治理,完成400毫米以上降水線區域造林5萬畝、南華山外圍水源涵養林2.5萬畝、補植補造5.9萬畝、封山育林2.4萬畝、城市綠化3661畝、道路綠化380公里,治理小流域3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15.78%。
四、持續發展社會事業,人民生活條件顯著改善
以共建共享為導向,全面推進均等化服務、普惠性保障、創新性治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公共“服務網”更加完善。緊盯基礎建設短板,爭取項目資金122個55.9億元,S60西吉至會寧高速公路建設進展順利,體育館、中醫院等一批重點民生項目全面完工,棚戶區改造房屋征收2059戶20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入住率達95.7%;提升改造休閑活動場所2個、縣城公廁2座,新增停車泊位4000個;建成美麗小城鎮1個、美麗村莊5個。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成“全面改薄”項目137個、改(擴)建校舍5.72萬平方米;督促1539名適齡兒童全部返校,高考本科上線率、高職院校錄取率分別提高2.3%、1.4%,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順利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全面實行“先住院、后付費”制度,建檔立卡貧困戶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92.63%,健康西吉行動穩步推進。“六朵云”服務工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90余場(次),眉戶劇《丁香花開》在全區深度貧困鄉鎮巡演,受到肯定和好評。
民生“保障網”更加堅實。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投入占財政總支出的90%以上。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第二批縣級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順利通過驗收,累計發放各類就業創業貸款1.2億元,創造新崗位878個,帶動就業1740人;依法追回農民工工資1420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5%、98%,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兩險”全覆蓋。扎實推進“兩項政策”銜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覆蓋率達20.7%;累計發放各類優撫資金1178.9萬元、救助資金3.04億元,新建農村老飯桌8個、社區服務站61個、“兒童之家”200個,學有所教、勞有所得、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目標基本實現。
社會“安全網”更加嚴密。積極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爭取到位置換債務資金6258萬元,化解存量債務1.48億元。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摸排各類涉黑涉惡違法犯罪線索122條,打掉惡勢力犯罪團伙(集團)2個,抓獲犯罪嫌疑人28人,社會治安明顯好轉?!捌呶濉逼辗樌ㄟ^區市中期驗收。深入開展“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接待信訪群眾406批1218人(次),辦結中央第八巡視組、自治區黨委第四巡視組和信聯辦摸排信訪事項203件。“百日安全專項行動”排查整改安全隱患1609項,整改率達92.9%,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被自治區授予“平安縣”稱號。不斷提升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務的能力和水平,清退無證宗教教職人員152人,排查整改未登記宗教活動場所39處,整改、拆除具有阿式風格或元素的公共類建筑21處、路牌路標248處、門頭牌匾標識1600處。群策群力,統計調查、防震減災、檔案、殘聯、地方志、工會、共青團、婦女兒童、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得到新加強、取得新成效。
五、銳意進取改革創新,發展動能活力不斷增強
堅持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狠抓改革任務落實,持續深化簡政放權,經濟社會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緊緊圍繞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健全審批機制,優化審批流程,取消行政審批事項20項,進駐寧夏政務服務網網上辦事大廳辦理事項1400項,縣本級辦事大廳可辦理事項1196項,網上可辦事項達82.8%,不見面辦理事項達80.2%。進一步完善落實權責清單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持續擴大“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覆蓋范圍,行政執法監管的公平性和規范性有效提升。
醫療體制改革初見成效。持續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深入實施京寧、閩寧及區內三甲醫療機構對口支援幫扶,引進幫扶專家27名,培養“西吉名醫”10名,“六盤名醫”1名,開展新業務、新技術3項,公立醫院可治療病種達700余種,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9%。積極探索醫共體建設,推進分級診療模式,縣直兩院與28家基層醫療衛計單位建立了縣域內醫共體,實現縣鄉村一體化管理。
農業農村改革有序開展。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全面完成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農村“四荒地”使用權等13項農村產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清查資源性資產339.48萬畝、非經營性資產2.879億元、經營性資產1149.11萬元。深入推進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制度,創建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產權抵押貸款、壯大村集體經濟等示范村17個。統籌推進農業水價、農田水利工程產權制度、國有林場等各項改革,進一步釋放農業農村發展“紅利”。
六、真抓實干轉變作風,服務發展能力全面提升
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旗幟鮮明講政治,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方位、全過程。
自身建設全面加強。嚴格落實政府黨組主體責任,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專業素養,防范各種風險挑戰,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健全完善目標考核體系,跟蹤督辦重大決策、重點工作,以激勵促落實,以問責求實效,切實匯聚起擔當盡責、干事創業的正能量,扎扎實實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
依法行政穩步推進。深入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完成政府投資評審項目審計468個,公開政府信息2790條,辦理市縣政府門戶網站、“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和“331”涉農惠農監管平臺等各類群眾訴求2987件,群眾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得到有效保障。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及時向縣政協通報政府工作,廣泛聽取群團組織、老干部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建議,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
廉政責任逐級壓實。嚴格執行中央和區市縣黨委改進作風相關規定,嚴格落實“一崗雙責”,切實加強公務人員經常性教育和監督管理,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問題,有效鞏固拓展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持續強化審計監督,嚴控財政供養人數和經費支出,規范公務接待、差旅費補助和公務用車管理,“三公”經費大幅下降,行政運行成本進一步壓縮。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是西吉發展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繁重,各類急事難事多發頻發。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縣政府一班人緊緊依靠全縣干部群眾,秉持拳拳之心,凝聚成城之志,迎難而上,主動作為,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工作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縣委的統攬全局、堅強領導,得益于人大、政協的有力監督、鼎力支持,得益于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理解信任、建言獻策,更得益于全縣人民的同心同德、努力奮斗。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離退休老干部和全縣廣大干部群眾,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西吉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政府工作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減貧任務重、脫貧壓力大。已脫貧群眾穩定可持續增收基礎不牢固,脫貧成果鞏固提升壓力大;未脫貧的26848人、未退出的28個貧困村在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短板較多,越往后難度越大,按期實現“兩個確?!蹦繕巳沃氐肋h。二是經濟總量小、地方財力弱。人均GDP僅占全區平均水平的1/3,財政自給率僅為3.1%,保運轉、保民生、保發展的壓力巨大;受經濟下行壓力、防范化解重大債務風險任務重等因素影響,建設重大項目、辦理民生實事資金保障困難。三是不穩定因素多、治理難度大。各類矛盾和利益相互交織、日趨復雜,預防化解矛盾糾紛難度大,綜治信訪、安全生產等領域仍然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四是創新能力弱、作風轉變慢。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在大局下想問題、做工作的針對性、創造性不足,破解難題的能力有限;部分干部進取意識不強、擔當精神不夠、法紀觀念淡薄,整治“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成效不明顯。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將認真對待,深入研究,不推脫、不回避、不掩飾,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也是我縣決戰脫貧攻堅最重要的一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十二屆六次全會、市委四屆四次全會及縣委十四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進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深入實施“三大戰略”,集中攻堅“六場硬仗”,振奮精神,務實苦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9%,貧困人口減少2萬人以上;完成區市下達的能耗、污染物排放等各項約束性指標。
確定上述預期目標,是基于對我縣2018年經濟運行態勢的全面分析,全縣經濟仍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的陣痛還在釋放,新興產業的扶植培育仍需加強,經濟下行的基本面尚未發生根本改變;是基于對2019年經濟運行趨勢的綜合判斷,未來面臨的發展形勢復雜多變,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確定這樣的預期目標,既是對標區市目標要求,也符合我縣發展實際。只要全縣上下自我加壓、積極努力,就一定能夠實現。
圍繞實現上述預期目標,我們將準確把握趨勢,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念,凝聚攻堅合力,堅決打贏打好關乎西吉經濟社會發展、關乎全縣廣大群眾福祉的“六場硬仗”。
一、補短板提水平,打贏打好脫貧富民決勝戰
聚焦深度貧困村和未脫貧人口,對標“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整合各級財政涉農資金13億元以上,突出產業穩定發展、人居環境改善、保障能力提升,精準施策、全力攻堅,努力實現25個貧困村脫貧出列、2萬貧困人口脫貧退出。
做實“有土+離土”增收產業。持續向推動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發力,圍繞馬鈴薯、草畜、冷涼蔬菜、小雜糧等特色種植業提質增效,通過優化品種結構,強化示范帶動,增加技術含量,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經營水平,建立產業示范基地(村)78個,鼓勵支持貧困群眾發展庭院經濟,種植花椒、大果榛子等經果林1.5萬畝,確保貧困群眾戶均擁有1-2項穩定增收產業;做強金融扶貧,打造金融扶貧示范村24個,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戶金融貸款“應貸盡貸”、精準投放;扎實開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百村示范行動”,通過建設光伏電站、組建農機服務合作社等辦法,高質量建成扶貧車間20個,培育壯大村集體經濟示范村3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0個、致富帶頭人300人以上,讓貧困群眾在深度參與產業發展全過程中穩定實現增收。支持貧困農戶發揮自身特長闖市場,“離土”發展多種經營,依據市場用工需求和群眾意愿,精準培訓貧困人口1.1萬人,拓寬穩定增收渠道。
強化“普惠+兜底”政策保障。堅持改造提升與配套建設并舉,圍繞解決農村道路“最后一公里”、供電供水不穩定、寬帶網絡有盲區等問題,改造農村危房3055戶,新修農村道路300公里以上,推動農村電網改造和寬帶工程實現全覆蓋,安全住房和安全飲水得到全保障。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采取擴面提標、分類幫扶措施,暢通貧困家庭教育資助、醫療救助和社會保障渠道,落實社會保障兜底政策,確保貧困群眾脫貧路上不掉隊。妥善解決移民安置區空房空圈空棚和“十二五”移民遺留問題,加快戶籍核轉,集中力量抓好移民產業發展、就業服務和社會管理,實現穩得住、管得好、能致富目標。
用足“外幫+內生”脫貧動力。深入推進多領域、多形式幫、帶、扶、助,繼續深化與涵江區、商飛公司等中央、區屬骨干企業的幫扶協作,力爭落地落實項目資金5000萬元以上。深入開展“扶貧扶志”行動,辦好“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設立鄉風文明“善行義舉四德榜”,制訂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規民約、村務財務管理等制度,健全動態管理、責任落實、考核激勵等長效機制,抓好扶貧信息系統數據動態調整,做實做細脫貧退出、返貧納入工作,強化駐村、結對幫扶力量,激發貧困群眾發展生產、改善生活的內生動力。
二、抓轉型促升級,打贏打好創新驅動攻堅戰
把質效雙優作為發展目標,把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攻方向,以產業結構調整帶動經濟轉型升級。
緊抓農業質量變革。高起點、高標準制定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推動馬鈴薯、草畜、蔬菜、小雜糧產業質量效益大幅提升。持續推進脫毒種薯三級繁育體系建設,引進馬鈴薯核心種苗40萬株,建設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1萬畝,一級種繁育基地10萬畝;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專用薯、商品薯種植比例,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85萬畝以上。推動草畜產業擴量增效,大幅增加青貯玉米種植面積,新建青貯池2000座,調制飼草100萬噸,新培育標準化養殖示范村50個,力爭牛、羊、禽飼養量分別達42萬頭、100萬只、160萬羽以上。加強蔬菜、雜糧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新建蔬菜試驗示范園2個,雜糧標準化示范基地30個,完成蔬菜種植15萬畝,雜糧(油料)100萬畝以上。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和綠色經濟,引進優質品種38個,建設“四個一”林草示范園1.5萬畝;進一步擴大中藥材、黃花、萬壽菊、艾草等特色種植比例。力爭實現農業產值49億元,提供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以上。
緊抓工業效率變革。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工業園區改革,按照事權統一、責權相當的原則擬定園區管委會“三定”方案,主動承接區、市下放的42項經濟管理權限,最大限度實現“企業的事園區辦,園區的事園內辦”。新培育規上企業2家,積極重組“僵尸企業”,鼓勵企業技術研發,引導支持馬鈴薯淀粉、小雜糧等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大技改投入,構建以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輕工產品、風電及光伏發電為主的工業經濟新體系,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5%以上。
緊抓服務業動能變革。立足“自然風光、革命遺址、民族風情”等特色優勢,抓景點、建區帶,加快實施全域旅游環線和紅色旅游景區基礎提升等工程,補齊旅游業公共設施短板。深挖本土文化,打造地緣特色,依托火石寨、將臺堡、龍王壩等旅游資源,連線打造“鄉村旅游示范帶”,加快產業融合升級,力爭全年接待游客120萬人(次)。深入實施“快遞下鄉”工程,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引入商貿物流發展新機制,拓寬物流新空間,促進供應鏈上下游有效銜接,持續推進消費回流。創新農產品產銷對接機制,推動“互聯網+農業”融合發展,拓寬農產品營銷渠道,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
三、守底線重防治,打贏打好生態環境保衛戰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強化污染治理,嚴控環境風險,堅決守住藍天、碧水、凈土。
全力打好“藍天保衛戰”。落實網格化管理和“六個百分之百”揚塵防控要求,提升秸稈禁燒、餐飲油煙、老舊車輛淘汰等大氣綜合治理成效,確保秸稈利用率達到75%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48天以上,PM10、PM2.5指數達到自治區考核標準。
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層層壓實河(湖)長責任,加強飲用水源地和濕地管護,爭取實施夏寨水庫清淤擴容、葫蘆河縣城段生態綜合治理及濱河緩沖帶和將臺堡、興隆鎮集污管網建設等一批生態治理項目。深入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升級改造和鄉鎮垃圾填埋場建設,加強葫蘆河、爛泥河、清水河等30條縣鄉河溝保護監管,確保葫蘆河干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在IV類以上。
全力打好“凈土保衛戰”。持續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加大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力度,確保殘膜回收和加工利用率達95%以上,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0%以上。全面完成火石寨、黨家岔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和管護修復,持續鞏固“綠盾”行動工作成果,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實現核心區、緩沖區違法建設零存在,實驗區人類活動符合要求。
全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開展全民大規模義務植樹造林,集中抓好南華山外圍、400毫米以上降水線區域、公園街區、機關單位、公路沿線、家庭院落、水源地等重點區域綠化,高標準完成植樹造林2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7%。實施小流域治理、高標準農田改造等項目,加固骨干壩23座,新修梯田1.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90平方公里。
四、重功能強品質,打贏打好城鄉統籌大會戰
堅持規建管并舉、產城人融合、縣鄉村統籌,實施一批投資拉動大、帶動能力強的重大項目,推動城鄉建設由外延擴張向內涵提升轉變。
改善縣城基本功能。在“三規合一”的基礎上,整合產業、生態、環保等專項規劃,高標準完成《西吉縣空間規劃》《西吉縣城地下管線綜合規劃》《西吉縣城環境衛生專項規劃》等編制,加強城市風貌和空間管控。暢通城市“微循環”,建成東四路、東五路、利民巷北延伸、老車站巷道,提升縣城道路通行能力。加大房地產開發力度,集中推進靖善路西側、北山林場等17個片區棚戶區改造,實施吉祥花園、金瑞苑等商住開發續建項目6個,新開工綜合性商住小區2個。建成消防隊片區、東三角、西三角公共停車場3處,進一步完善城市基礎公共服務設施。
優化市容環境秩序。扎實推進城市執法體制改革,細化城市管理職能,加強縣城街區、廣場、便民市場、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區域監管,健全“門前六包”、垃圾收集清運、分類歸集處理等全天候保潔機制,下硬手整治占道經營、亂潑亂倒、亂停亂放、亂貼亂畫等影響市容行為,全面提升城區環境衛生水平,努力爭創自治區衛生縣城。
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高標準編制3個美麗小城鎮和5個美麗村莊規劃,為鄉村發展提供科學指導。集中實施紅羊至西吉、好水至興隆、沙溝至下堡等等級公路4條135公里,啟動鄉鎮鎮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9個,加固中型水庫4座,完成配電網增容改造、農村電網升級,推動光纖到戶、網絡提速,夯實城鄉統籌發展基礎。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清理村莊殘垣斷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完成主干道造林及村組道路綠化480公里,建設適應現代生活、體現鄉土風貌、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五、強保障促和諧,打贏打好民生改善持久戰
著眼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做政府的大事,盡心竭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優化公共服務供給。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新建縣城六幼、吉強夏寨等幼兒園4所,啟動縣城第七中學、第六小學和馬蓮中學等學校教育現代化推進項目;扎實開展“互聯網+教育”和“名師、名校、名校長”培育工程,力促學前入園率達到80%以上,義務教育入學率、畢業率達到100%,高中毛入學率達到92%以上。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三減三健”行動,加快縣醫院興隆院區門診綜合樓建設進度,積極推進縣級綜合醫院聯合體、??坡撁?、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醫療資源下沉;建立“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新模式,全面開展家庭醫生電子化簽約服務,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目標。繁榮文體事業,開工建設圖書館、文化館、將臺堡鎮旅游服務中心、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館),完成博物館布館,建成檔案館、新華書店等公共服務項目;精心籌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系列慶?;顒?/span>,充分發揮農村文化服務中心輻射帶動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體活動,讓更多群眾享受優質文化生活。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新增城鎮就業187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5%以內。不斷擴大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覆蓋范圍,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加快農村老飯桌建設,規范、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和醫療救助、孤殘供養等制度,做好農村五保戶、城市“三無”人員、高齡和失能老人、殘疾人生活保障,讓困難群眾心里有溫暖、生活有奔頭。
強化社會綜合治理。持續推進“平安西吉”建設,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和“社會亂象治理”行動,加大“破網打傘”力度,建立完善命案防控機制,力爭“八類主要刑事案件”、“兩搶”案件破案率達到90%以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扎實開展“七五”普法。加快信訪制度改革,加強特殊人群管控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合理訴求,更好維護群眾合法權益。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責任制,建設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體系,嚴控安全生產主要指標,嚴把食品藥品入口關,堅守質量安全底線。扎實推進民族宗教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努力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始終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旗幟鮮明、態度堅決,積極穩妥有序地推進“三化”治理。進一步加強國防動員、人民防空和“雙擁”工作,促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科協、殘聯等群團組織改革發展。
六、優環境增活力,打贏打好改革開放突圍戰
加快推進基礎性、關鍵性改革,不斷優化政府職能,積蓄發展內生動力。
持續推動政府職能轉變。不斷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11345+”工作思路,著力抓好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政務服務大廳提升改造、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政務服務下沉等重點工作,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變“企業四處找”為“部門協同辦”,確保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理率穩定在85%以上,70%的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再壓縮50%,形成全網通辦、流程優化的行政服務新模式。全面優化職能配置,理順職責關系,高標準高質量完成政府系統機構改革,提高行政效率,確保上下貫通、執行有力、平穩有序。
全力優化招商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國家新一輪減稅降費政策,拓寬民營企業融資途徑,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貸款支持,發揮民營銀行、小額貸款公司、風險投資、股權和債券等融資渠道作用。建立政府定點聯系民營企業工作制度,實行“一站式”代辦制和“保姆式”跟蹤服務,力促北京秋實生物蛋白產業項目、山東水發馬鈴薯循環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落地見效,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讓更多的企業愿意來、留得住、得實惠。搶抓國家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遇,堅持招商引資、招展引會、招才引智多措并舉,主動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加強與發達地區對接協作,爭取年內招商引資到位資金22億元以上。
堅決守住金融發展底線。管好政府債務總量、消化存量、控制增量,通過爭取政府債券資金等方式,年內化解到期、逾期債務7億元。加強金融領域風險研判,建立起權責統一的金融風險防控機制,提高動態監測、實時預警能力。積極防控處置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重點機構風險,開展非法集資大排查專項行動,加大金融扶貧不良貸款清收力度,結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金融活動,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時代的召喚、發展的重任、人民的期盼,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提升發展的推動能力、公正的引領能力、問題的破解能力,對人民負責、讓人民滿意。
旗幟鮮明講政治,堅決做到依法行政。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維護縣委權威,確保政府工作始終與縣委保持步調一致,沿著正確的方向扎實推進。堅持把法治理念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快法治政府建設步伐。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解決群眾合理訴求。自覺接受縣人大法律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讓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強化擔當求實效,堅決做到務實從政。帶頭擔當盡責,任務面前不推諉,困難面前不退縮,矛盾面前不回避,扎扎實實想問題、謀發展、干實事。健全完善目標體系、責任體系和督查體系,對重大事項、重要工作、重點項目實施全程跟蹤問效,堅決杜絕慢作為、不作為、亂作為現象。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旗幟鮮明為擔當者擔當、為實干者撐腰、為創新者鼓勁。
正風肅紀樹標桿,堅決做到清廉為政。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嚴厲整治各類頂風違紀行為。強化審計監督,自覺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加強廉政建設,強化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廉政風險防控,教育引導廣大干部從嚴要求、清廉為政,全力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人民賦予重托,使命呼喚擔當,實干創造未來。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區市黨委、政府和縣委的堅強領導下,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奮進,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而努力奮斗,以優異成績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名??詞??解??釋
1.“三大攻堅戰”: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精準脫貧攻堅戰、污染防治攻堅戰。
2.“三大戰略”:創新驅動戰略、脫貧富民戰略、生態立區戰略。
3.“六場硬仗”:脫貧富民決勝戰、創新驅動攻堅戰、生態環境保衛戰、城鄉統籌大會戰、民生改善持久戰、改革開放突圍戰。
4.“一收入兩不愁三保障”:人均純收入,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5.“兩評議、兩公示、一公告”:村“兩委”、駐村工作隊對各村民小組提出名單進行評議,核實情況。以村為單位進行張榜公示,鄉鎮黨委政府研究后再次以村為單位張榜公示??h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對各鄉鎮上報名單進行研究確認后,在政府網站公告。
6.“一特三高”:特色農業和高品質、高端市場、高效益。
7.“四個一”:一棵樹、一株苗??、一枝花、一棵草。
8.“全國優質青貯玉米行動計劃”:全國畜牧總站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聯合實施了糧改飼-優質青貯行動計劃,在全國17個省糧改飼試點地區逐步開展優質青貯。
9.“三個十條”:國務院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10條措施,水污染防治10條措施,土壤污染防治10條措施。
10.“六個百分之百”:施工現場100%圍蔽,工地砂土100%覆蓋,工地路面100%硬地化,拆除工程100%灑水壓塵,出工地車輛100%沖凈車輪車身,暫不開發的場地100%綠化。
11.“三亂”:亂貼、亂放、亂倒。
12.“全面改薄”: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即義務教育全面改薄工程,簡稱全面改薄。
13.“六朵云”服務工程:利用網絡云平臺,實施“云+文化、黨建、黨風廉政、民族團結、綜治、扶貧”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14.“兩項政策”: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
15.“放管服”改革: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簡稱。
16.“一網、一門、一次”改革:企業和群眾辦事線上“一網通辦”(一網)、線下“只進一扇門”(一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一次)。
17.“雙隨機、一公開”: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18.“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未利用的土地。
19.“三權分置”:形成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
20.“四個意識”: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21.“四個自信”: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2.“兩個維護”: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23.“四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24.“兩個確?!?確保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25.“三定”:指定部門職責、定內設機構、定人員編制。
26.“三規合一”: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協調融合為一。
27.“楓橋經驗”: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為此,1963年毛澤東同志就曾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皸鳂蚪涷灐庇纱顺蔀槿珖☉鹁€一個膾炙人口的典型。之后,“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群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
28.“八類主要刑事案件”: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
29.“11345+”工作思路:“1”即一切以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為目標,“1”即一切以服務全縣中心工作為重點,“3”即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4”即實施政務服務“標準化、流水化、快捷化、簡便化”建設,“5”即落實全區“五個為”要求,“+”即以問題為導向,補齊短板。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主辦:西吉縣人民政府????承辦:西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電話:(0954)3016271 電子信箱:xjxzwgkb@163.com
寧ICP備09000126號-1????網站標識碼:6404220001????寧公網安備64042202000004號